【1950年,潜伏台湾的女教师萧明华被捕,她从容地取下竹竿上晾的衣服杠杆期货平台】1950年,潜伏台湾28岁女教师萧明华被捕,她从容地取下竹竿上晾的衣服,然而这个动作却传递了一个秘密信号:竹竿无物,危险勿入。
八宝山革命烈士陵园中有一个没有生平介绍的墓碑,单单只在背面刻着三个醒目大字:归来兮。
这个墓的主人是萧明华,著名作家谢冰莹曾经称她为“中国最有潜力的年轻女作家”;也被人们称为“北师大江姐”。
1922年8月,萧明华出生在浙江嘉兴,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里,父亲萧子山读过几年私塾,后来他带着一家人迁居到上海,以家庭手工织袜作坊为生。
就在萧明华刚上小学不久,家里的作坊由于军阀混战而不得不关门破产,父亲又带着一家人转移到河南开封。
萧明华从小学毕业后,立志教育兴国,从事教育事业。于是,萧明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河南开封师范学院。
抗日战争已全面爆发后,父亲带着全家人来到了重庆避战,然而处于战火中的重庆,人口拥挤,物价飞涨。市场经济混乱不堪,社会环境也同样混乱,
看到这样的场景,萧明华就立志努力学习,而且更产生了报国之志。
后来萧明华进入重庆师范学院读书,当时重庆白天被日本飞机轰炸,萧明华和其他同学不得不在防空洞里学习。也就是在这时,萧明华读了很多进步思想的著作,开始接受革命思想。
萧明华毕业后,因为成绩优秀又被保送到国语师资训练班。
萧明华在国语师资训练班里学习的是国语注音符号,这是一个相对冷门的专业,但是萧明华的努力,她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抗日战争胜利后,萧明华决定去北平师范大学,完成自己的梦想。1946年秋,萧明华来到北平,进入北平师范大学。在学习期间,她积极参加了学生运动。
在这里,萧明华遇到了改变她一生的人,他就是朱芳春。
朱芳春表面是北平师范的教授,但他的真实身份是我党地下党员,经常潜移默化的向萧明华传达我党的思想。
后来萧明华便向朱春芳提议,想加入我党,成为一名地下党员。
但是朱春芳没有立即同意,而是向萧明华阐述了做地下情报工作的危险,并让萧明华认真地考虑几天。但萧明华坚定地说:“我愿意把我的一切献给党,献给人民的革命事业”。
1947年9月,根据萧明华的表现,组织决定吸收她为地下工作小组成员。
萧明华加入中共地下组织之后,按照组织上的要求,在北平从事一些基层工作,虽然没有接触到国民党高级别的机密,但是她感觉到现在的自己正在从事着最有意义的工作。
1948年,萧明华突然接到自己的老师台静农先生的一封信。
原来台静农此时已经迁往台湾,并在台湾大学任教。那时他正展开关于国语教学的活动,手下缺人才,他知萧明华的的功力,于是邀请她去台湾大学任教。
萧明华任教于台湾师院,为了方便展开地下工作,她特意向学校要了一处偏僻的院落作为自己的宿舍。
刚到台湾的萧明华马不停蹄地开展工作,联系台湾的报社,争取接触台湾的军政,文教人士,建立一条完整的情报传递线。
在这期间,北平的朱芳春同志由于大肆举办学生运动,遭到傅作义的抓捕,朱芳春于是化名“于非”来到台湾与萧明华并肩作战。
在台湾,萧明华和于非在后来结为了假夫妻,两人就这样进行着情报工作,北平解放后,台湾的局势开始变得阴暗了起来,不久后组织让他们二人积极获取台湾沿海的军事情报。
很快有关台湾及大陆沿海岛屿的数百份军事情报源源不断地从台湾传回大陆,简简单单的几张纸,只有萧明华与朱芳春两人知晓这些情报的来之不易,每一份都意味着二人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1950年开始,我军向沿海岛屿上的国民党残余势力发动进攻,有了绝密情报,我军解放沿海岛屿的伤亡情况得到极大控制。
和平是大势所趋,但是危险却不得不防,窗台上放置的晾衣杆就是萧明华和朱芳春“特别的暗号”。
倘若晾着衣服,就证明家里安全,若是没有,那就快跑,千万别进来。
然而不幸的是,我军潜伏在台北警察局系统中的两名卧底被抓捕,更加不幸的是,这两人临阵叛变,供出了我党许多潜伏在台湾的红色间谍,而朱芳春和萧明华也因此受到了牵连。
1950年2月4日,蓄谋的敌人叩响了萧明华家的大门,经过一番交涉以后,萧明华说:“同志,我可以跟你们走,但是我晒在窗外的旗袍,能不能收回,我怕夜里下雨了”。
敌人人同意了,而萧明华也成功用自己一人的牺牲为台工组的成员发出了信号:竹竿无物,危险勿入。
萧明华入狱后,她还是坚持着向在通风报信,她巧妙的运用鱼肝油瓶把情报传递了出去,只是希望其他战友能够安全逃脱。
之后,萧明华被押往刑场,途中她却奋力挣脱了出去,她临死前依旧高喊着革命口号。
萧明华牺牲后,1982年她的骨灰被送回大陆,被我党追认为革命烈士,直到那一刻家人们才知道她的真实身份。家人只是在她的墓碑上刻了“归来兮”三个字。
作为一名老师杠杆期货平台,她呕心沥血;作为一名红色间谍,她不辱使命,英勇牺牲;作为一名革命英烈,她的墓碑只有三个字:“归来兮”。